目前,沈陽仍有不少車站名和地名以消逝的歷史建造物為名,如天后宮、大北門、山東廟、斗姆宮等,為了增強人們對沈城歷史文明的了解,本報提出——
文物標識將有用扼制古建造“復建風”
古建造“復建風”目前在各地愈演愈烈,尤其少許地域將“復建”視為“發(fā)財樹”。隨后是北京圓明園要復建,接著是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,然后是洛陽開建考古遺址公園,而據媒體報道,杭州也正積極推進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的樹立。
繁華古都縱使綣繾千年也已是昔日盛景,復建得再華美,也沒法恢復歷史的古風遺韻。歷史就是歷史,容不得復制。前不久,沈城一媒體爆出有人提出要復建沈陽清代的九個城門,在9月26日舉行的沈陽甕城遺址開幕儀式研究會上遭到省、市學者的相反贊成,理由是,沈陽的交通和現代化樹立已然不允許復建,一起,眾多要素制約,根本沒法建造如舊。
暫時從事古建造研究的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表示,如沈陽原來的鐘樓在如今的商業(yè)城交通路口,鼓樓在興隆大家庭的路口,重建根本不成能,但在兩個商業(yè)繁華之地各立個標識,讓人們在游逛之余對文物標識稍加駐足,文明之義立現。
專家:標識應與環(huán)境相婚配,信息量要大
沈陽1986年成為國度歷史文明名城,2004年“一宮兩陵”進到世界文明遺產名錄。目前沈陽已發(fā)現文物古跡1100余處,從數目上不遜于其他歷史名城,但維護義務卻任重而道遠。“文明不是用來壓箱底的,人人都要共享文明遺產。”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說。
消逝文物的標識,可以喚起歷史的記憶,一起也可增進人們對一座城市的了解,從而增強城市的知名度。關于標識的制造,李聲能表示,標識方式可以多樣,假設僅立個碑,上面寫幾個字,難免單調??梢圆┎杀婇L,當然,應與周邊環(huán)境搭配得合理少許佳,裝飾綠化要得體,組成街頭小景觀佳不過。此外,內容信息量要大,比如,大南門,建于什么時代,原先叫什么門,歷史上顯示過什么事情,或許附近地域具有哪些功用等等,要起到增長市民知識儲量的作用。
樹立文物標識喚起沈陽歷史記憶
歷史不是日歷本,一天一頁地撕掉。為了充盈沈陽的歷史和文明,我們要做的是將這些一頁一頁的“日歷”拾起,將其裝訂成冊,為的是給歷史留下一份永世的記憶。
上周日,記者陪一名外地同窗乘公交車行駛到天后宮站時,他突然發(fā)問“‘天后宮’如今還有嗎?詳細位置在哪?”記者一時語塞:“有是一定沒有了,但原址在哪真說不清。”事先回想有些汗顏——沈陽人居然對故鄉(xiāng)的文物古跡都說不清楚!
經調查,目前沈陽仍有大批車站名和地名以已然消逝的歷史建造物為名,如大北門、小北門、山東廟、斗姆宮等等。這些建造物或文物在歷史上大名鼎鼎,但隨后隨歲月而流逝。有多少沈陽人能說出其一二,并掌握其歷史建造的詳細位置?恐怕寥寥無幾。因此,為這些消逝的歷史建造樹立標識,提高沈陽歷史文明的厚重感大為必要。
歷史遺址標識在本國其他城市很多見
為文物立標識,目前在沈陽僅限于少許不成移動文物,如中山路上的遼寧賓館、省軍區(qū)院內的東北大學女生宿舍等等。但為消逝的建造遺址設立標識卻不曾有。而在外地,這種標識卻很多見。
記者前不久在杭州出差時發(fā)現,這里不單加強對現有文物的維護,一起非常注重抵消逝的文物的開掘,比如關于以“武林門”命名的廣場或商場,正不思其解之時,在街頭卻發(fā)現一塊石碑,旁邊襯以灌木綠化,十分美觀,上書“武林門簡介”,解釋武林門是古杭州的北大門,也是京杭運河杭州的起點,南宋時代這里是集市,商業(yè)十分興隆。石碑與周邊環(huán)境組成一處街頭景點,占地表積不大,很美觀,讓人了如指掌。